Sunday, May 13, 2007

寫在最初的話

從零五年春開始寫博客也已有兩年,在MSN SPACE上記下的大都是少年時稚嫩的字句。幾天前在一個滿地桃花的下午和SP姐聊天時講到如今愈發覺得語言的局限性,霎那間思維的過往待記到筆下時便已從字句化作千萬心念,SP姐則對曰不要執語言相,也不要執非語言相。今日回想起這句話便決定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試圖把自己生活的軌跡真切地記錄下來。著相與否都只是言語,不執不破。

四月份時又長一歲,未來的道路也似有若無。禪宗講業障、報障與煩惱障,自己清楚長久以來體內的三障則是執於智慧、感情與生死。只望能在反思中慢慢成長,拋掉自己對自己的妄念,在平凡生活中找尋來路與歸途。

3000worlds自然指三千世界,另一個博客的名字Prajna在梵語里意指第八識的智慧,中文則音譯做“般若”。“四偈”則在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中出現六次,最末品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應現設化,亦非真實』中提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即是說此四句偈為無上意,是金剛經的關鍵。有趣的是四偈的具體文字則不曾出現。有人認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做如是觀“為金剛經中佛祖最后唱的偈子,理應是四偈;又有人說在經文中反復出現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方才是四偈;『金剛經論』則有言:”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博客的副標題“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和“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嗚,不入則止.”則皆是『南華經·內篇第四 人間世』中的句子。“德蕩乎名,知出乎爭”是說道德的失真在于追求聲名,智慧的失真則出于人的好勝。道德和智慧都是認識世界的工具,要依仗要敬畏但不可過度。“若能入遊”一句是對自己的期望,如今隨著年歲的增長愈來愈於他人的疾苦感同身受,但望將來踏入某些領域的時候依然保持一顆自我心,不被名相所惑。

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六如便取其字于金剛經,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張五常的五常怕也是來自道德經。而我以人間世和四偈居兩個博客各借釋宗和道家為典,是希望自己可以打破成見關,以自身經歷與思考去感受這三千世界。

No comments: